谁知道刘禹锡的<望洞庭>白居易的<忆江南>(风景旧曾谙)的板书设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0:25:34

5月13日 19:24 刘禹锡《乌衣巷》赏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③。

此诗是刘禹锡最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大族的聚居区,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是春季,而“野”字又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正表明昔日车水马克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是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夕阳”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落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的,而今作者却用一抹斜晕,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感慨了,但作者却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绍著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旧时”二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以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突出了今昔对比的作用。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于它的过去,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籍会蓄之美,使人读来余味无穷。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十六岁之时,是应考的习作。据说,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著这看轻士子说:“来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的原上草啊。这